三菱电机自动化:独辟蹊径 深拓中国机器人市场
2016年4月,申德山正式回到中国,成为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驱动产品战略企划部部长,在这之前,他已经在三菱电机日本总部工作十年,主要负责全球的机器人业务。这次被调回中国,总部的意图非常明确,即重点推动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然而,对于广大的中国用户而言,与三菱电机自动化几乎家喻户晓的PLC、变频器等产品相比,其机器人产品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对此,申德山坦言:“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在2008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相较于名气较大的PLC、变频器等产品,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起点相对较低,但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成长空间。”据悉,近年来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逐年翻番,这也让刚刚从日本回到中国的申德山充满信心。
事实上,三菱电机自动化已经拥有了近40年研发生产机器人的经验。据申德山介绍,早在1980年,也就是日本机器人“元年”,三菱电机自动化就已经开始研制机器人产品。自此,三菱电机就以机器人生产设备自动化、机器人单元式生产实用化为目标,在日本以及欧美市场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
申德山告诉记者:“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定位于搬运重量20公斤以下的垂直多关节以及水平多关节小型机器人领域。众所周知,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机器人厂商更多关注在一些大型机器人领域,而三菱电机自动化却独辟蹊径,专注于小型机器人,这也是为什么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可以在大牌云集的欧美市场分得一杯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场喧嚣的机器人“大战”中,定位于小型机器人犹如三菱电机自动化战术上的胜利,但若要想取得全面胜利,仅有战术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武器”的实力,这里的“武器”即指机器人产品本身。
对于这一点,申德山有着掩饰不住的自信:“我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不仅因为其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智能制造的刚性需求,更因为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人产品的高端性能,丰富功能以及稳定品质。”
以目前主推的F系列机器人为例,其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加上视觉、力觉传感器的智能化应用,可识别空间、体验触觉,能更准确高效完成搬运、装配等工作,朝着类人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F系列机器人拥有从2kg到20kg不等的多种型号机器人,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目前F系列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零部件、电气、电子、半导体、食品、药品、化妆品、机加工、教育等领域。
与此同时,强大的系统集成实力也为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一大助力。申德山进一步表示:“一台机器人并不能完成工作,它需要与很多自动化产品集成在一起,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三菱电机自动化是提供PLC、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工业网络等产品的综合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可将各种产品横向整合。公司独有的iQ-Platform平台,可以直接连接机器人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器,对庞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大幅提高了程序控制和机器人控制的协调性,使精细控制实现高速化、简易化。同时,由于把设备都集成在一个同一平台上,也降低了机器人应用的系统成本。”另外,再加上三菱电机的综合解决方案e-F@ctory实现纵向整合,提供包括工厂整体自动化、信息化、节能化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三菱电机的优势所在。